10月31日,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”,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情况,并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、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,市科技创新局、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就深圳如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、构建优质创新生态等答记者问。
据介绍,今年以来,深圳已投入近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技术改造,有效引导和拉动了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.5%;抢抓低空经济与空天、智能网联汽车、人工智能等产业风口,推动三个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高速增长28.3%、27.8%、14.1%;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按照5至10年、10至15年分类推进培育合成生物、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未来产业。同时,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夯实算力、算法、数据等技术底座和基础设施,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。
同时,在平台建设方面,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和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,“一园一区”形成从原始创新到中试转换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;在产业布局上,聚焦集成电路、新能源、医药、低空经济以及人工智能等有望成为“风口”和主导产业的关键领域,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;在要素配置领域,持续加大制度供给力度,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,争取国家赋予深圳更大改革权限,率先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、数据要素确权及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,打造创新要素资源最集中、获取要素最便利的城市。
此外,深圳将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链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。基础研究方面,将实施基础研究“深研”规划,从源头创新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;关键技术攻关方面,将进一步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灵活运用项目经理人、“业主单位”负责制等方式,组织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;成果产业化方面,制定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,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、中小试基地等一系列措施,大力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,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;科技金融方面,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,引导长期资本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;人才服务方面,完善“博士后—优青—杰青”全谱系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,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2.6万人,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人。
深圳如何进一步激活企业创新活力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?据介绍,深圳坚持问计于企、问需于企,最快速度响应各类诉求,分类对龙头企业、创新性强的腰部企业、广大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,积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,全要素、全链条、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,助力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。
数据显示,深圳今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,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;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000家,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创新型中小企业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分别达1.1万家、2.1万家、2.48万家。
接下来,在产业建圈强链上,深圳将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,围绕新能源汽车、新型显示、新一代信息通信、高端医疗器械等8条产业链,实施“一链一策”质量强链工程,在“超充之城”“低空经济”“车网互动”“电化学储能”等方面,正着力建设相应的标准体系,有力支撑产业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此外,在知识产权方面,聚焦“20+8”产业,持续优化专利导航服务,提升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效能,加快产业创新发展进程,培育了比亚迪“刀片电池”、腾讯“区块链”等超过2100件高价值核心专利;优化营商环境方面,持续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度,实施商事登记“跨境办”改革,设立深港跨境委托公证服务窗口,不断丰富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服务场景等。